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成帝书辩家语宜记录 西汉 · 孔衍
 出处:全汉文 卷十三
臣闻明王不掩人之功,大圣不遗人小善,所以能口其明圣也。
陛下发明诏,咨群儒,集天下书籍,无言不悉,命通才大夫校定其义,使遐载之文,以大著于今日,立言之士,垂于不朽。
此则蹈明王之轨,遵大圣之风者也。
虽唐帝之焕然,周王之彧彧,未若斯之极也。
故述作之士,莫不乐测大伦焉。
臣祖故临淮太守安国,逮仕于孝武皇帝之世,以经学为名,以儒雅为官,赞明道义,见称前朝。
鲁恭王孔子故宅,得古文科斗《尚书》《孝经》《论语》,世人莫有能言者,安国为之今文读而训传其义。
又撰次《孔子家语》,既毕,会巫蛊事起,遂各废不行于时。
然其典雅正实,与世所传者,不可同日而论也。
光禄大夫向,以为时所未施之故,《尚书》则不记于《别录》,《论语》则不使名家也。
臣窃异之。
且百家章句,无不毕记,况《孔子家语》古文正实而疑之哉!
戴圣近世小儒,以《曲礼》不足,而乃取《孔子家语》杂乱者,及子思、孟轲、孙卿之书以裨益之,总名曰《礼记》,今尚见其已在《礼记》者,则便除《家语》之本篇,是灭其原而存其末,不亦难乎!
臣之愚,以为宜如此为例,皆记录别见,故敢冒昧以闻(《家语后叙》末附记:孝成皇帝光禄大夫刘向校定众书,都记录,名古今文书《论语》别录。子国孙衍博士,上书辩之云云。奏上,天子许之,未即论定而遇崩,又病亡,遂不果立。案:此文疑后人依托。)
赠石崖侄孙序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一、《潜斋集》卷七
群从侄孙石崖子还里展墓,暇日相从问学,语及《中庸》,余曰:是善学者。
《中庸》盖子思子所得于孔门之至深切著明者也。
法筵第一句曰「天命谓性」,又一篇之至深切著明者也。
知得天命谓性,然后知率性之谓道;
不知性,则所谓率者为何事,道者为何物耶?
孟子传于子思,故其言曰尽心、知性、知天。
能知性,而后为真知,不然口耳焉尔,何益哉!
三尺之童授之句读,孰不能口诵《中庸》,问其所谓性,不知也。
今世学者胶于口耳,曰「我知性」,此与三尺童子何异。
人有群聚观画虎者,孰不曰我知虎之形状尽于此。
一人者观之,为之色动神变,盖尝真见虎者也。
子思子言性,犹画虎也,即指画虎为真虎,非真知性者也。
天付予于人性,非由外铄我也,故凡四端五常,万事万物,皆从一性中流出,人之日用之而不自知者,滔滔皆是,亦可哀也已。
子其于此体认切己,真知亲见,使天命之性昭昭灵灵于日用间,则纵横变化,无往而非《中庸》之道矣。
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若曰文字而已,则非吾之所谓学,而《中庸》之书亦糟粕尔。
子其勖哉!
他日有得,当信余言之不尔欺也。
愚闻之子思,子思闻诸夫子,若此而已。
将行,书此以赠。
大德庚子六月朔日书。
四月二十五日南池太白楼浣笔泉济宁学宫及普照寺观碑四首 其三 癸丑 清 · 翁方纲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四
已倍前贤获,任城汉十碑(旧云任城五碑谓景君、鲁峻武荣、郑固、郑季宣也,今增范式、王君、郑固下截及孔子见老子画象,与朱君长碑而十也。孔子见老子象碑为洪、赵诸家所无。)
礼图洪赵外,河岳日星垂。
迩者来题续,怜余弱管追。
商量摹褚法,未得刻曾祠乾隆五十五年春三月十六日刑部侍郎王昶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玉保翁方纲奉命祭告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既蒇事,观碑,会宿于济宁运河同知黄易署斋后。三年,方纲按试,复来题记此段。已,选工填朱,欲刻于运河同知署之别建曾子王澍仿褚书碑之阴。今日量石,竟弗果刻。)
贺参政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圣宋千家名贤表启》卷七
诞颁帝制,进秉几廷。
据汉太尉之官,超唐参政之列。
气识实储于上辅,谋猷宜处于大臣。
精神折千里之冲,耸闻风采;
文武为万邦之宪,咸赖老成。
帏幄得人,簪绅交庆。
共惟某官真材岳降,厚德天成。
道传孔伋之中庸,气养孟轲之刚大。
行藏不失其守,进退靡愆乎时。
顷被眷知,擢居政地。
已积具瞻之望,忽高勇退之风。
虽裴公欲遂绿野之游,而谢安为苍生而起。
矧属艰难之际,尤严宥密之司。
果协旁求,遂膺图任。
星瞻太白,正资前箸之筹;
枢运斗宫,爰赞定功之武。
三军五兵,德之末也,非以烦公;
一日万几,人其代之,实资佐圣。
某竦闻涣号,信激欢悰。
元首明而股肱良,幸观勋业;
大厦成而燕雀贺,幸窃帡幪。
欣颂交深,敷宣罔既。
朱秘丞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一、《广陵先生文集》卷一六
月日,元城王令,谨以书见于著作执事
扬子曰:「周之士也贵,秦之士也贱」。
虽然,岂独秦哉?
要士贱自秦而始耳。
方三代之盛时,教化之具修备,故士出有从来。
及其成也,宾于乡,论于司徒,拜受于王,皆自有礼致,然大要皆为上者有取于下,而在下者无求于上,而士之出处,已有方矣。
周衰之末,天下大坏,而战国之世,其君皆狼视虎吞,以腊肉天下,而深谋巧谲之士,罅隙以出,顾其为何足道语哉?
然当世之君,皆撤席屣履,伏伛而愿见,如子思、孟子之高引不下合,而时君亦恐恐其不及养,是其故岂有他哉?
以其心常有求于士尔。
当是之时,进退去就常在士,而取舍不在人。
及秦、汉而下,变天下以郡县,而以郡守丞尉主之,而郡守丞尉自有法度之成熟而无求于士,而士始无用于天下。
一求于京师,蹉跌一失之,则有老身不及遇者,故士之不遇当世者始多,甚者不知士于天下为何用也。
然此固士贱之道尔,而亦尝笑天下之士善自贱也。
夫士之无去就之分者多矣,惟其自待不高,故望人也速;
自守不固,故求人也轻。
不徒不择而见之,而又不知见之谓何也。
今夫冲冲而趋,乡乡以见,俯承听如不及,望人门以自媚者,此果有道者所为耶?
顾如畜狗而冠尔,曷足以士进退论哉!
始令之既学也,尝愿以古之人去就而见之,既而卒无得也。
伏惟阁下为县之日,已蔼然众相以为贺,既而修治矣,然犹切切日不暇视,其所为心,常偲偲日在民。
然常较之,虽环千里而更数十年,谋其为民者,未易一得也。
虽久闻执事之风,而始犹有待焉,今则自来矣。
惟其所以见执事不敢妄,而令之自处不敢轻,敢以书焉,幸执事照之。
不宣。
再拜。
进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表 南宋 · 毛晃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二、《小学考》卷三一、《皕宋楼藏书志》卷一六
言:臣闻言出诸口,贯以清浊者谓之声;
声成诸文,第其轻重者谓之韵。
声韵之作,其来久矣。
自有天地,乃有人声;
自有书契,乃有文字。
世谓苍颉制字,孙炎作音,沈约撰韵,以为椎轮之始,而不知书契既造,字生其间,文字既生,音傅其内,声音既出,韵存其中,颉也、炎也、约也,岂能外三才之理而自为也哉?
尝观「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之辞,则尧之时固有声韵也;
观「日月光华,洪于一人」之辞,则舜之时固有声韵也。
不然舜命夔典乐,何以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邪?
古诗三千馀篇,孔子被之弦歌,定为三百十一篇,其不合乎弦歌者去之,则字音声韵未出之前,所以为声韵者固自若也。
擢本探先,始而终之,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不有作也,后何以述?
颉也、炎也、约也,亦可谓有功于名教矣。
增而修之,理若有待。
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恭惟皇帝陛下以上圣之资,抚重熙之运。
出震接统,系天下之民心;
乘乾有为,主域中之大宝。
继宋之初,厉精图治,招徕俊乂,开纳谠言。
一日三朝,已极尊亲之至养;
继志述事,将成卒伐之大功,诚帝王之大有为也。
生陛下淳庬之俗三十有九年矣,自结发受在三之教,始学箕裘,沐浴膏泽,左右图史,力学不倦,穷而益坚,期于有成,以无负圣朝涵育之意。
目此光华盛旦,窃思孔伋之言,曰「至治之世,车同轨,书同文」,今陛下以圣继圣,方将混一区宇,海内喁喁,咸仰同文之治。
臣在草畎亩中,茍有涓尘以裨助同文之万一,则臣之志愿足矣。
故于萤窗雪案,博考载籍。
窃见方今国子监刊行《礼部韵略》,自元祐五年博士孙谔,陈乞添收,仅得一二。
至绍兴十一年进士黄启宗随韵补辑,所增不广,尚多阙遗,音切谬误,圈注脱略。
如群之为群,效之为效(《韵略》不收群、效二字。),三复三思(三音息暂反,又如字。),纯帛(《礼》纯音缁。),纯束(《诗》纯束音,徒本反。),无所收附。
以至𩟷饩之𩟷(于容反。),终辟之辟(频弥反。),采荠之(才资反。),唯几之(夷佳反。),脊令之令(卢经反。)渠搜之搜(疏鸠反。),抠衣之抠(驱侯反。)总统之统(他总反。),鼓击之鼓(钟鼓之鼓从支,鼓击之鼓从攴。),迨及之迨(荡亥反,又徒耐反。),饼饵之饼(必反。),仁知之知(知义反。),会计之会(古外反。),寀地之寀(仓代反,又此宰反,《韵略》有上声,不收去声。),脍轩之轩(许建反。),孙顺之孙(苏困反。),美目之盻(匹裥反。),六凿之凿(在到反。),表貉之貉(莫驾反。),重穋之穋(力反。),催趋之趋(趋玉反。),鞸琫之鞸(补鼎反。),蔡放之蔡反。),撤去之撤(直列反。),足躩之躩(丘缚反,又驱碧反。),什佰之佰博白反,又莫白反。),血脉之脉(莫获反。),敕天之敕(耻力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韵》既不收,人不敢用。
或此有而彼无,或此圈而彼否,或收一而遗二,或略要而泛存,或同出一韵而不圈者,若痿(儒佳切。)(于危切。)、杻(敕九切。)(女九切。)之类是也。
或各傅两韵而不圈者,若藣(班麋切。)(彼义切。)、祁(翘移切。)(渠希切。)之类是也。
或本有其字,弃此而收彼者,若铁(古铁字。)为嵎峓之峓,欹(于宜切。)为倾敧之敧,欧(乌侯切。欧,刀,又姓。于口切,吐也。)为击驱之驱,禬(黄外切。)为衣襘之襘(古外切。),执锐(徒外切。)之为执鈗是也,如此类亦不一而足。
重以言语有五方之异,呼吸有轻重之殊,吴楚伤于轻浮,燕冀失于重浊,秦陇去声为入,梁益平声似去,江东河北,取韵尤远,鲁鱼一惑,泾渭同流。
点画偏旁,尤多讹舛。
若乃釐𨤲、宜宜、仓𫝉、番畨、韱韱、富富、堇之差,俗所常用,其失未远。
至如支(章移切。)攴、(普卜切。)(微夫切。)(莫后切。)、殳(慵朱切。)𠬛(莫勃切。)、羙(与羔同。)(美恶之美。)、夲(他刀切。)本、(根本之本。)(宫商之商。)(都敌切。)(夷周切。)臽、(乎韽切。)(他达切)。(多少之少)、疋(山于切。)𤴓(僻吉切。)(巨九切。)(居六切。)、玊(须玉切。)(鱼欲切。)之异,阖户辟户之为酉(古酉字。)(古夘字。),左戾右戾之为丿(曳,又音瞥。),㇏(音弗,右戾。),󱌻(与丹同。)、⺼(与舟同。)、月(与肉同。)、月(日月之月。)之不同,戍(屯戍之戍。)(戊己之戊。)、戌(戌亥之戌。)、钺(斧钺之钺。)之不类,毫釐小误,其义遂殊。
《广韵》以武移反渺瀰之瀰,当民卑切。
以房脂反辅毗之毗,当频弥切。
以符羁反皮革之皮(当蒲麋切。)
陆德明以武巾反旻天之旻(当弥邻切。),以丁丈反长幼之长(当展两切。),以布内反悖礼之悖(当蒲昧切。),以丁角反朴斲之斲(当侧角切。)
至于音训差误,未易槩举。
士不精考,雷同从之,或迁就傅会,易以佗字。
礼部贡院所差试官员数较多,尚可讨论。
方州小郡,秋举试官不过三四人,员既不多,书亦罕备,至有文理优长,援引深邃者,或以疑似暗行黜落,以谓与其取之有疑,宁若黜之无罪。
臣每观此,为之太息。
故以十年之力,增修四声之谱,䌷其端绪,贯穿经传,贰以古今字书,诸儒音释,互加考證。
凡九经子史,《苍》、《雅》、《方言》中遗漏要字,定其可否,参入逐韵。
凡增入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正四百八十五字,笔画有害于义者悉正之(所正字画,惟传写经史,镌刻金石,不可不正。若官府文书及科举场屋,寸晷之下,难以遽行釐改。如俗书东为东,俞为俞,宜为宜,为州,为羽,󲮋为履,𭻌为留之类,皆从其便,庶使官吏士子不至疑惑。诸韵内逐字下俗作某,并同。),反切有碍于音者悉易之。
一字数音,傍韵失收者,亦皆增入,元不圈者悉圈之。
有字同义同,同在通用之内,其音虽异而不可双押者,或举其重(谓两音各自有出处,虽不可双押,亦不可去其一者,皆两存之。),或存其一(谓同一出处,不可双押,故去其一,仍注二音于其下。),有同音互用字异而元有圈者去之(谓音义虽同而字不同,不在当圈之例,如肢与肢、跗与趺之类,皆去旧圈。)
仍于字下互注音切及诸义训,辩释疑似,订正是非,庶令新学士子开卷晓然,不至误用,主司考校,亦更无有所疑云。
更有圣祖名、庙讳、旧讳、御名字同音异,准式不为碍者,随韵收入,陈乞许用,伏取进止。
臣之精力,尽在此书,剖析毫釐,分别黍累。
鲁鱼晋豕,敢祛学者之疑;
周鼓秦山,不失古人之意。
孙愐陈州司法,尚能勒成一书,名曰《唐韵》;
吴鈗为馀杭进士,亦能重定《切韵》,亲献临轩。
以今观之,随珠多颣,虹玉仍瑕,杂以吴音,加之俗字,其抵捂可知也。
曾谓黎明盛旦,无其人邪!
臣所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平上去入四声,共计五卷,谨缮写新本,装成五册,随表昧死诣登闻检院投进以闻。
如蒙可采,乞颁下国子监雕印施行。
冒渎邦刑,仰干天听。
奏篇称善,傥垂乙夜之观;
教学为先,庶共九州之贯。
臣黩犯宸严,无任惶惧战汗激切屏营之至。
臣晃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日,衢州免解进士臣毛晃上表。
按:《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太皇太后元祐元年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一、《河南程氏文集》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五○、《皇朝文鉴》卷五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六月日,具位臣程颐,昧死再拜上书太皇太后陛下。
臣愚鄙之人,自少不喜进取,以读书求道为事,于兹几三十年矣。
当英祖朝神宗之初,屡为当涂者称荐。
臣于斯时,自顾学之不足,不愿仕也。
及皇帝陛下嗣位,太皇太后陛下临朝,求贤愿治,大臣上体圣意,搜扬岩穴,首及微贱,蒙恩除西京学官
臣于斯时,未有意于仕也。
辞避方再,而遽有召命,臣门下学者,促臣行者半,劝臣勿行者半。
促臣行者则曰:「君命召,礼不俟驾」。
劝臣勿行者则曰:「古之儒者,召之则不往」。
臣以为召而不往,惟子思、孟轲则可。
盖二人者,处宾师之位,不往所以规其君也。
己之微贱,食土之毛而为王民,召而不至,邦有常宪,是以奔走应命。
到阙,蒙恩授馆职,方以义辞,遂蒙召对。
臣于斯时,尚未有意于仕也。
进至帘前,咫尺天光,未尝敢以一言及朝政。
陛下视臣,岂求进者哉?
既而亲奉德音,擢至经筵,事出望外,惘然警惕。
臣窃内思,儒者得以道学辅人主,盖非常之遇,使臣自择所处,亦无过于此矣。
臣于斯时,虽以不才而辞,然许国之心,实已萌矣。
尚虑陛下贪贤乐善,果于取人,知之或未审也,故又进其狂言,以觊详察。
如小有可用,则敢不就职?
或狂妄无取,则乞听辞避。
章再上,再命祗受,是陛下不以为妄也,臣于是受命。
供职而来,夙夜毕精竭虑,惟欲主上德如尧、舜,异日天下享尧、舜之治,庙社固无穷之基,乃臣之心也。
臣本山野之人,禀性朴直,言辞鄙拙,则有之矣;
至于爱君之心,事君之礼,告君之道,敢有不尽?
上赖圣明,可以昭鉴。
臣自惟至愚,蒙陛下特达之知,遭遇如此,愿效区区之诚,庶几毫发之补。
惟陛下留意省览,不胜幸甚。
伏以太皇太后陛下,心存至公,躬行大道,开纳忠言,委用耆德,不止维持大业,且欲兴致太平,前代英主所不及也。
但能日慎一日,天下之事不足虑也。
臣以为今日至大至急,为宗社生灵久长之计,惟是辅养上德而已。
历观前古,辅养幼主之道,莫备于周公
周公之为,万世之法也。
臣愿陛下扩高世之见,以圣人之言为可必信,先王之道为可必行,勿狃滞于近规,勿迁惑于众口。
古人所谓周公,岂欺我哉?
周公作《立政》之书,举言常伯,至于缀衣虎贲,以为知恤兹者鲜。
一篇之中,丁宁重复,惟在此一事而已。
又曰「仆臣正,厥后克正」;
又曰「后德惟臣,不德惟臣」;
又曰「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
是古人之意,人主跬步不可离正人也。
盖所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故能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后世不复知此,以为人主就学,所以涉书史,览古今也。
不知涉书史,览古今,乃一端尔。
若止于如是,则能文宫人可以备劝讲,知书内侍可以充辅导,何用置官设职,精求贤德哉?
大抵人主受天之命,禀赋自殊。
历考前史,帝王才质,鲜不过人。
然而完德有道之君至少,其故何哉?
皆辅养不得其道,而位势使之然也。
伏惟皇帝陛下天资粹美,德性仁厚,为有宋令主,但恨辅养之道有未至尔。
臣供职以来,六侍讲筵,但见诸臣拱手默坐,讲者立案傍,解释数行而退。
如此,虽弥年积岁,所益几何?
成王之道,殊不同矣。
或以为主上方幼,且当如此。
此不知本之论也。
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小学之法,以豫为先。
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便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
虽未晓知,且当薰聒,使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虽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
若为之不豫,及乎稍长,私意偏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外,欲其纯完,不可得也。
故所急在先入,岂有太早者乎?
或又以为主上天资至美,自无违道,不须过虑,此尤非至论。
夫圣莫圣于舜,而禹、皋陶未尝忘规戒,至曰「无若丹朱好慢游,作遨虐」。
且舜之不为慢游傲虐,虽至愚亦知之,岂禹而不知乎?
盖处崇高之位,儆戒之道不得不如是也。
且人心岂有常哉?
唐太宗之英睿,躬历艰难,力平祸乱,年亦长矣,始恶隋炀侈丽,毁其层观广殿,不六七年,复欲治乾阳殿。
是人心果可常乎?
所以圣贤虽明盛之际,不废规戒,为虑岂不深远也哉?
况冲幼之君,闲邪拂违之道,可少懈乎?
伏自四月末閒,以暑热罢讲,比至中秋,盖踰三月。
古人欲旦夕承弼,出入起居,而今乃三月不一见儒臣,何其与古人之意异也?
今士大夫家子弟,亦不肯使经时累月不亲儒士。
初秋渐凉,臣欲乞于内殿,或后苑清凉处,召见日讲官,俾陈说道义。
纵然未有深益,亦使天下知太皇太后用意如此。
又一人独对,与众见不同,自然情意易通,不三五次,便当习熟。
若不如此渐致,待其自然,是辅导官都不为力,将安用之?
将来伏假既开,且乞依旧轮次直日,所贵常得一员独对。
开发之道,盖自有方,朋习之益,最为至切。
周公辅成王,使伯禽与之处。
圣人所为,无不当。
真庙使蔡伯希侍仁宗,乃师古也。
臣欲乞择臣寮家子弟,十岁已上,十二已下,端谨颖悟者三人,侍上左右。
上所读之书,亦使读之,辨色则入,昏而罢归。
常令二人入侍,一人更休。
每人择有年宫人内臣二人,随逐看承,不得暂离。
常情笑语,亦勿禁止,唯须言语必正,举动庄。
仍使日至资善堂,呈所习业。
讲官常加教劝,使知严惮。
年才十三,便令罢去,岁月之閒,自觉其益。
自来宰臣十日一至经筵,亦止于默坐而已。
又间日讲读,则史官一人立侍。
史官之职,言动书,施于视政时则可。
经筵讲疑之所,乃燕处也。
主上方问学之初,宜心泰体舒,乃能悦怿。
今则前对大臣,动虞有失,旁立史官,言出辄书。
使上欲游其志,得乎?
欲发于言,敢乎?
深妨问学,不得不改。
欲乞特降指挥宰臣一月两次,与文彦博同赴经筵
宰臣赴日,即乞就崇政殿讲说,因令史官入侍。
崇政殿说书之职,置来已久,乃是讲说之所。
汉、唐命儒士讲论,亦多在殿上,盖故事也。
迩英迫狭,讲读官内臣近三十人在其中。
四月间尚未甚热,而讲官已流汗。
况主上气体嫩弱,岂得为便?
春夏之际,人气烝薄,深可虑也。
祖宗之时,偶然在彼,执为典故,殊无义理。
欲乞今后只于延和殿讲读。
后楹垂帘,帘前置御座。
太皇太后每遇政事稀简,圣体康和时,至帘下观讲官进说,不惟省察主上进业,于陛下圣聪,未必无补。
讲官辅导之间,事意不少,有当奏禀,便得上闻。
亦不可烦劳圣躬,限以日数,但旬月之间意适则往可也。
讲读官共五人,四人皆兼要职,独臣不领别官,近复差修国子监太学条制,是亦兼他职也,乃无一人专职辅导者。
执政之意可见也,盖惜人才,不欲使之闲尔。
又以为虽兼他职,不妨讲读,此尤不思之甚也。
不敢言告君之道,只以告众人言之。
夫告于人者,非积其诚意,不能感而入也,故圣人以蒲卢喻政,谓以诚化之也。
今夫钟,怒而击之则武,悲而击之则哀,诚意之感而入也。
告于人亦如是。
古人所以斋戒而告君者,何谓也?
臣前后两得进讲,未尝敢不宿斋豫戒,潜思存诚,觊感动于上心。
若使营营于职事,纷纷其思虑,待至上前,然后善其辞说,徒以颊舌感人,不亦浅乎?
此理,非知学者不能晓也。
道衰学废,世俗何尝闻此?
虽闻之,以为迂诞。
陛下高识远见,蒙鉴知。
以朝廷之大,人主之重,置二三臣专职辅导,极非过当。
今诸臣所兼皆要官,若未能遽罢,且乞免臣修国子监条制,俾臣夙夜精思竭诚,专在辅导
不惟事理当然,且使天下知朝廷以为重事,不以为闲所也。
陛下擢臣于草野之中,盖以其读圣人书,闻圣人道。
臣敢不以其所学,上报圣明?
窃以圣人之学,不传久矣。
臣幸得之于遗经,不自度量,以身任道。
天下骇笑者虽多,而近年信从者亦众。
方将区区驾其说以示学者,觊能传于后世,不虞天幸之至,得备讲说于人主之侧,使臣得以圣人之学,上沃圣聪,则圣人之道有可行之望,岂特臣之幸哉?
如陛下未以臣言为信,何不一赐访问?
陈圣学之端绪,发至道之渊微。
陛下圣鉴高明,蒙照纳。
如其妄伪,愿从诛殛。
臣愚不任恳悃惶惧待罪之至。
升侑曾子子思咸淳三年正月 南宋 · 宋度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九、《咸淳临安志》卷一一、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之三
孔子独称颜回好学,固非三千之徒所同也,而其学不传;
得圣传者,独曾子子思子思孟轲
「忠」、「恕」两语,深契一贯之旨,《中庸》一篇,丕阐前圣之蕴,而孔子之道益著。
向非颜、曾、思、孟相继演绎,著书垂训,中更管、商、杨、墨、佛、老,几何其不遂泯哉!
大成殿惟颜、孟侑食,曾、思不与,尚为阙典。
先皇帝推迹道统之传,自伏羲以来著十三赞,孔子而下颜、曾、思、孟昭然具在,其非以遗我后人乎?
礼官学官议其可如曾子、子思升侑,并议可升十哲者以闻。
次韵郡博士龟山祠新成 其三 南宋 · 释居简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业从师授巧无师,孟子何曾负子思
华月不从修处缺,景星还自望中垂。
伪从所恶生成党,判自持方不中规。
欲扣两端今已矣,忘言独与故吾期。
命子 东晋 · 陶潜
四言诗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为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悯侯
于赫悯侯,运当攀龙。
抚剑夙迈,显兹武功。
书誓山河,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于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寘兹愠喜。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后为急。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日居月诸,渐免于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费尚书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五、《性善堂稿》卷七
四月十七日,具位度正谨再拜上书尚书给事侍读史执事闻天下之所甚尊,而重者莫如师,而其所可信者莫如门人弟子。
师焉者道之所在,而门人弟子者,所以承斯道而传之者也。
夫子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以立于世,天下从而师之者凡三千人,颜子之礼乐、曾子之一贯固已许之不疑矣。
自馀仲弓、子路之徒,或可使南面,或可使为宰,或可使与宾客言,一善之可称,一能之可录,盖门目而品题之无遗也。
夫子一日得政于鲁,它未有所取,而公西赤使齐,原思为之宰。
使夫子得政于天下而复文、武、周公之盛,则所谓三千子者,愚知其必有以处之也。
孟子受业子思,从者数百人,其高弟弟子乐克、公孙丑之徒尤其所深许者也。
正子用于鲁,孟子喜而不寐,而正子亦汲汲然惟其师之称。
正子非私于其师也,其意若曰,使吾之师而行其道于天下,所谓数百人者庶几皆有行焉耳。
逮汉之兴,费直传《易》,伏生传《书》,申公传《诗》,戴德传《礼》,董仲舒传《春秋》,皆自孔氏,而孔子之书赖之以存。
史氏从而系之,曰官卿相者几人,官列卿者几人,官郡邑者又几人,所以叹其徒之盛而美其师道之不替也。
下而迄于唐,其所以扶持斯道而振起之者莫如韩、柳。
昌黎先生雅以师道自任,故其成就者尤为俊伟,而河东先生凡所指教者亦皆有闻于世。
故唐之文物所以光明硕大,驾两汉而追三代者,皆两先生涵养作成之力而推挽之功也。
伏惟尚书得孔孟之传于千载之下,表里道德,践履纯固。
自为布衣,发言立论深极乎《诗》、《书》之奥,天下学者翕然师尊之。
簪履升朝,天子置之经筵,访以学问,非天民之先觉而何!
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得其门而升堂入室者何限?
固不肖,固不足以测知万一,重念尚书分教遂宁,尝获执经座下,亲道德之容,听大之论,不为不久。
不肖之资固不足以有立,然至于循其师之说,笃信力行,终其身而不畔者,亦或自许其庶几焉。
今者夫子当路于朝,渊、骞环列也不远千里,一趋函丈,附于由、求之下,以自献其不肖之身,或可使南面,或可使为之宰,或可使与宾客言,惟夫子所以命。
使天下后世称之,曰尚书之门至某官者几人,至某官者几人,而同其善于天下,且使汉唐大儒不独专美于前,夫岂惟小人之幸,师门之幸也。
传曰,颜渊、孔子更相称誉,不为比周,执事尚何疑!
狂斐若干篇具之别卷,尚书其加察。
不宣。
忠恕说 南宋 · 吴如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三、《准斋杂说》卷上
忠者,中心无欺,所谓尽其心者也。
恕者,即无欺之心推以及人,所谓举斯心而加诸彼而已者是也。
曾子则以为一贯,子思则以为违道不远,何也?
曾子之言忠恕,主生而知之者言,是指自诚明谓之性者言也。
诚者,天之道也,故直以一贯论圣人之道。
子思之言忠恕,主学而知之者言,是指自明诚谓之教者言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故以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论。
贤人之所学,先反求诸己而后及诸人,于道能无违乎!
然而忠恕存焉,此所以不远也。
夫子思受道于曾子者也,其论忠恕乃与曾子异者,譬之伐柯然。
子思所伐之柯,与曾子所伐之柯本无异也,子思所以伐之与曾子所以伐之则异矣。
曾子伐柯,胸中自有成柯,不视其所执者为法则自然能成。
子思伐柯,非以所执者为法则不能有成。
所以曾子见得夫子一贯之道忠恕而已,而子思则见得曾子忠恕违道不远也。
然则学者欲明忠恕之要,曾子之言明之欤,抑子思之言明之欤?
故尝以谓,曾子之言忠恕,涵养工夫也;
子思之言忠恕,践履工夫也。
欲尽涵养之道者,要当以一贯之旨会之于心;
欲求践履之实者,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者行之于己。
如此则合内外之道而两无不尽,斯于曾子、子思之言俱无愧矣。
古灵陈述古文集序绍兴五年闰月1135年闰2月1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唐史》论文章,谓天之付与于君子小人无常分,惟能者得之。
信哉斯言也。
虽然,天之付与固无常分,而君子小人之文则有辨矣。
君子之文务本渊源,根柢于道德仁义,粹然一出于正。
其高者裨补造化,黼黻大猷,如星辰丽天而光彩下烛,山川出云而风雨时至,英茎韶濩之谐神人,菽粟布帛之能济人之饥寒,此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
小人之文务末,雕虫篆刻、絺章绘句以祈悦人之耳目,其甚者朋奸饰伪,中害善良,如以丹青而被粪土,以锦绣而覆陷阱,羊质而虎皮,凤鸣而鸷翰,此所谓有言者不必有德也。
君子既自以功业行实光明于时,而其馀事发为文章,后世读书想望而不可及,此岂特其文之高哉?
人足仰也。
小人乃专以利口巧言鼓簧当世,既不足以取信于人,而恃才傲物,以致祸败者多矣。
由是言之,文以德为主,德以文为辅德文兼备,与夫无德而有文者,此君子小人之辨也。
窃观古灵陈公所著文章,殆所谓有德之言,而君子之文欤。
初,公未仕,刻意于学,得乡士陈烈、周希孟、郑穆相与为友,以古道鸣于海隅,人初惊笑,其后相率信而从之,四先生名动天下。
既登第,累官剧邑,推其所学以治民,利必兴,害必除,听讼决狱,庭无留事。
所至修学校,率邑之子弟,身为横经讲说,士风翕然,民俗丕变。
已而守列郡,典大藩,益推此而广之,治绩尤著,虽古循吏不能过也。
嘉祐中,富郑公入相,首以文学政事荐公,寖被知遇,历事三朝,郁为名臣。
郎曹执法而不挠,使北庭守节而不屈,仕谏省则以忠谠补主阙,处台端则以公正纠官邪,位侍从则竭论思之忠,侍经筵则尽劝讲之益。
上为人主之所钦向,下为士大夫之所宗师,其功业行实,光明如此。
而所为文章温厚深纯,根于义理。
精金美玉,不假雕琢,自可贵重;
太羹玄酒,不假滋味,自有典则。
质干立而枝叶不繁,音韵古而节奏必简,非有德君子,孰能与此?
故尝评之:其诗篇平淡如韦应物,其文辞高古如韩退之,其论事明白激切如陆贽,其性理之学庶几子思、孟轲,非近世区区缀缉章句、务为应用之文者所能彷佛也。
嗣子绍夫裒集公文章,得古律诗赋、杂文凡若干篇,冠以绍兴手诏,经筵荐士章疏,而行状、志铭附于其后,合为二十有六卷。
集成来谒,求为之序。
某告之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古灵先生,三者兼备,又得诏书褒称,推贤扬善之美如此,可谓盛矣。
若其平生行事,则有行状、志铭可考,诵其诗、读其书者,可以想见其人,又何以序为」?
绍夫曰:「先公虽进不极任,而蒙累朝之眷特深,谏行言听,不为无补于时。
今即世踰五十年,遭遇圣主,因览荐士疏藁,所以旌宠之者甚厚。
辄敢刊行遗文,用图不朽,愿丐一言以发明之」。
某义不得辞,勉副其意,因论君子小人之文所以不同者。
孔子告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夫儒之道通天地人,使小人为之则将有讦儒以为奸者,而况于文乎?
经纬天地曰文,虽周公之才之美,谥不过文
而小人假文以为利,则与夫儒以诗礼发冢者同科。
古文士多陷浮薄,而为弄笔生无足怪也。
如公功业行实,推贤扬善之美如此,而其文章浑全博雅又如此,宜乎被累朝之眷遇,膺圣主之褒崇,士林尊仰,推为天下君子长者,而不敢有异议也。
然则有馀力以学文者,可不景慕而知所趋向哉!
公讳字述古,官至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赠给事中,国史有传云。
绍兴五年闰月朔谨序。
观文殿大学士左银青光禄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九百户、实封一千四百户李纲(《梁溪集》卷一三八。又见《古灵先生文集》附,《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六。)
二十有六卷:右引作「二十有五卷」。
明善堂庆元元年 南宋 · 赵大全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八、雍正《剑州志》卷二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道光《保宁府志》卷五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九
蜀为西南户枢,王化远迩,常与为通塞。
汉时天下一道同归蜀学者历险求师,自是而人文独萃于蜀。
虽其中微,沈冥寂寞之邦,犹足以扶颠持危,至死节仗义,则剑于蜀为有人焉,其流风如此。
然兵兴动众军旅之容颇复,文德犹未修。
前守张公初徙旧学置今地,气象稍异。
嗣公而守是邦者,乃新庙屋,乃开重门,文风复振。
而狭隘褊陋,犹未暇更为,四方来游者,求所以广心意、资见闻,了不可得。
譬诸户阈,谁能出不由之,而况其堂奥简忽如是,可乎?
大全初来,以壬子之秋升堂,慨然有意,以起废堕,彰绝学。
乃禀命于府,太守濮邸赵公听之,于是使贤者效谋,能者分职,工取之西蜀之良,役取之公田之夫,乃拓悬崖,凿石基,东西百尺,南北半之,地视旧筑倍蓰焉。
三分地之广,以其二为堂,其一为东西厢。
堂北故有洞室,复治之,以资游息。
经始于甲寅之秋,落成于乙卯之春,其为力固多矣,堂岂可无述乎?
旧榜以「尊所闻」名,取诸曾子之言。
然君子于其所闻也,择之盖难,使其讲贯之未熟,而致知之不审,则口耳所传,殆非真得,如之何其「闻斯行诸」?
《中庸》之说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所谓善,性是也;
所谓明,学是也。
人必先于务学,然后能知性,必知性,然后能明善
子思、孟子以此广其师之论,而大全因取以名其堂。
虽然,是果玩其名而已乎!
使夫登斯堂,识斯义,有能博学审问,明辨慎思,使其性天昭明,君臣、父子五者之伦经,仁义之心,礼乐之节,各尽其性而止,则其于善也固无贤智之过,无隐怪之行,伪善不饰,而人有常心。
此《中庸》之学,大全固未足以进此也。
然剑多秀民,其先儒之传,又多伊洛遗书,其贤者聪明而疏远,其不及者犹能果敢自信,是其可与为善者欤!
故因堂之名,著其义以验之,亦以风蜀之学者焉。
蒙求 后晋 · 李瀚
四言诗
引用典故:郭奕心醉 望尘 安世三箧 斑衣 鲍靓记井 扁鹊起虢 鳖灵王蜀 伯成辞耕 不占陨车 蔡伦造纸 蔡顺分椹 蔡裔殒盗 曹参趣装 长孺国器 陈群戚容 陈寔遗盗 陈泰挂壁 陈遗饭感 程邈隶书 充国自赞 仇览栖鹰 毛子白龟 郭丹约关 王俭坠车 赵温雄飞 崔烈铜臭 带经 戴封积薪 戴逵破琴 澹台毁璧 邓艾大志 丁公遽戮 丁宽易东 丁兰刻木 东平为善 董奉活燮 董永自卖 杜后生齿 杜林駮尧 杜预建桥 端康相代 端木辞金 郭文游山 恶来多力 二鲍纠慝 樊哙排闼 泛毓字孤 冯衍归里 甘宁奢侈 左慈掷杯 葛丰刺举 公超 龚胜不屈 广汉钩距 苟弟转酷 谷永笔札 顾荣锡炙 杨仆移关 广德从桥 郭贺露冕 郭槐自屈 郭巨将坑 寿王议鼎 何武去思 何晏神伏 和峤专车 贺循儒宗 弘羊心计 弘治凝脂 胡广朴阙 晋武伤指 华歆忤旨 淮南食时 桓谭非谶 桓温奇骨 黄琬对日 黄宪万顷 黄寻飞钱 会稽霞举 张良烧栈 宋宗鸡窗 汲黯开仓 季圭士首 季彦领袖 季野阳秋 纪昌贯虱 纪信诈帝 祭遵布被 蓟训历家 贾氏如皋 贾诩非次 江逌爇鸡 姜诗跃鲤 将闾仰天 诘汾兴魏 晋宣狼顾 京房推律 井春五经 敬姜犹绩 君章拒猎 孔伋缊袍 孔翊绝书 田横感歌 原宪桑枢 李充四部 李恂清约 郦寄卖友 郦生长揖 梁竦庙食 梁习治最 亮陟隔坐 临江折轴 陵母伏剑 灵王出髭 灵运曲笠 一钱 刘昆反火 刘驎高率 刘惔倾酿 刘玄刮席 刘桢平视 刘整交质 龙逢板出 卢植音钟 陆抗尝药 陆玩无人 罗友默记 落下历数 马安四至 马后大练 毛玠公方 蒙恬制笔 孟阳掷瓦 糜竺收资 祢衡一鹗 闵损衣单 宁成乳虎 牛祸 庞俭凿井 裴楷清通 裴頠谈薮 齐景驷千 王濛市帽 千秋小车 秦宓论天 秦彭攀辕 仲容青云 黥布开关 三冬 三王尹京 商受斮涉 叔敖阴德 申嘉私谒 盛吉垂泣 盛彦感螬 石庆数马 时苗留犊 史鱼黜殡 史籀大篆 士衡患多 庶女振风 司马称好 宋弘不谐 宋女愈谨 苏韶鬼灵 宿瘤采桑 孙宝自劾 孙晨藁席 孙绰才冠 孙敬闭户 孙寿折腰 太叔辨洽 嬉戏冠沐猿 陶侃酒限 田骈天口 田文比饭 田豫俭素 王霸冰合 王褒柏惨 王承鱼盗 王充阅市 王导公忠 王敦倾室 王览友弟 王凌呼庙 王戎简要 王商止讹 王述忿狷 王思怒蝇 王忳绣被 王祥守奈 王修辍社 王阳囊衣 王允千里 卫瓘抚床 文宝缉柳 文伯羞鳖 息躬历诋 孝伯痛饮 辛毗引裾 须贾擢发 许慎无双 许询胜具 殷师牛斗 真长望月 荀粲惑溺 颜叔秉烛 严母埽墓 彦国吐屑 晏御扬扬 伊籍一拜 义纵攻剽 翼奉观性 阴方祀灶 隐之感邻 应奉五行 应璩三入 优旃滑稽 虞延剋期 袁盎却座 袁耽俊迈 彦伦鹤怨 凿齿尺牍 翟璜直言 张堪折辕 张昭塞门 赵伦鹠怪 赵孟疵面 赵禹廉倨 郑众不拜 挚仲辞翰 仲文照镜 仲宣独步 周侯山嶷 周嵩狼抗 周兄无慧 周阳暴虐 周镇漏船 朱博乌集 主诺 子罕辞宝 子囊城郢 祖约好财 左思十稔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丁宽易东
谢安高洁,王导公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
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
郗超髯参王珣簿
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
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嵇吕命驾,程孔倾盖。
剧孟一敌,周处三害。
胡广补阙袁安倚赖。
黄霸政殊,梁习治最
墨子悲丝杨朱泣岐
朱博乌集,萧雉随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
贾谊忌鵩,庄周畏牺。
燕昭筑台郑庄置驿。
瓘靖二妙,岳湛连璧。
郤诜一枝,戴冯重席
邹阳长裾,王符逢掖。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
晋宣狼顾汉祖龙颜。
鲍靓记井羊祜识环。
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毛义捧檄,子路负米。
江革忠孝,王览友弟
萧何定律,叔孙制礼。
葛丰刺举息躬历诋
管宁割席,和峤专车
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孙楚漱石,郝隆晒书
枚皋诣阙,充国自赞
王衍风鉴,许劭月旦。
贺循儒宗孙绰才冠
太叔辨洽挚仲辞翰
山涛识量,毛玠公
袁盎却座卫瓘抚床
于公高门曹参趣装
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范丹生尘,晏婴脱粟。
诘汾兴魏鳖灵王蜀
不疑诬金卞和玉。
檀卿沐猴,谢尚鸲鹆。
泰初日月,季野阳秋
荀陈德星,李郭仙舟
王忳绣被,张氏铜钩。
丁公遽戮雍齿先侯。
陈雷胶漆
周侯山嶷会稽霞举
季布一诺阮瞻三语。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
孟轲养素,扬雄草玄。
向秀闻笛,伯牙绝弦。
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鲁恭驯雉宋均去兽。
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元礼模楷,季彦领袖
鲁褒神,崔烈铜臭
梁竦庙食赵温雄飞
枚乘蒲轮,郑均白衣。
母伏剑,轲亲断机。
齐后破环谢女解围
凿齿尺牍荀勖音律。
胡威推缣,陆绩怀
罗含吞鸟江淹梦笔
李廞清贞,刘驎高率
蒋诩三径许由一瓢。
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寿王议鼎杜林駮尧
西施捧心,孙寿折腰
灵辄扶轮魏颗结草
逸少倾写,平子绝倒。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
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公超鲁般云梯。
田单火牛江逌爇鸡
蔡裔殒盗张辽止啼。
陈平多辙,李广成蹊。
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吕安题凤子猷访戴
董宣彊项,翟璜直言
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
苏韶鬼灵,卢充幽婚。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张汤巧诋,杜周深刻
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
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谷永笔札顾恺丹青。
戴逵破琴谢敷应星
阮宣杖头毕卓瓮下
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史丹青蒲,张湛白马。
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阮放八隽江暨四凶
华歆忤旨陈群蹙容。
王浚悬刀,丁固生松。
姜维胆斗,卢植音钟
桓温奇骨邓艾大志
杨修捷对,罗友默记
杜康造酒,苍颉制字。
樗里智囊,边韶经笥。
滕公佳城,王果石崖。
买妻耻醮,泽室犯斋。
马后大练孟光荆钗。
颜叔秉烛宋弘不谐
邓通铜山郭况金穴。
秦彭攀辕侯霸卧辙。
淳于炙輠,彦国吐屑
太真玉台,武子金埒。
巫马戴星,宓贱弹琴。
郝廉留钱,雷义送金。
逢萌挂冠,胡昭投簪
王乔双凫,华佗五禽。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
王承鱼盗丙吉牛喘。
贾琮褰帷,郭贺露冕
冯媛当熊,班女辞辇。
王充阅市董生下帷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杨生黄雀,毛子白龟
宿瘤采,漆室忧葵。
韦贤满籯,夏侯拾芥。
阮简旷达袁耽俊迈
苏武持节郑众不拜
郭巨将坑董永自卖
仲连蹈海,范蠡泛湖。
文宝温舒截蒲
伯道无儿嵇绍不孤
绿珠坠楼,文君当垆。
伊尹负鼎宁戚叩角。
赵壹坎壈,颜驷蹇剥。
龚遂劝农,文翁兴学。
御扬扬五鹿岳岳
萧珠结绶,王贡弹冠。
庞统展骥,仇览栖鹰
葛亮顾庐,韩信升坛。
王褒柏惨闵损衣单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
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发,蔡邕倒屣。
王敦倾室纪瞻出妓。
暴胜持斧,张纲埋轮
灵运曲笠,林宗折巾。
屈原泽畔,渔父江滨。
魏勃埽门,潘岳望尘
京房推律翼奉观性
甘宁奢侈陆凯贵盛
干木富义于陵辞聘
元凯传癖,伯英草圣
冯异大树,千秋小车
漂母进食,孙钟设瓜
壶公谪天,蓟训历家
刘玄刮席晋惠闻蟆。
伊籍一拜郦生长揖
马安四至应璩三入
郭解借交,朱家脱急。
虞延剋期盛吉垂泣
豫让吞炭,锄麑触槐。
阮孚蜡屐祖约好财
初平起石左慈掷杯
武陵桃源刘阮天台
王俭坠车褚渊落水
季伦锦障,春申珠履。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
胡嫔争摴晋武伤指
石庆数马孔光温树。
翟汤隐操,许询胜具
优旃滑稽落下历数
曼容自免,子平毕娶。
师旷清耳,离娄明目。
仲文照镜临江折轴
栾巴噀酒偃师舞木。
德润佣书,君平卖卜
叔宝玉润,彦辅冰清。
卫后发鬒,飞燕体轻。
玄石沈湎,刘伶解酲
赵胜谢躄,楚庄绝缨。
恶来多力飞廉善走。
赵孟疵面田骈天口
张凭理窟,裴頠谈薮
仲宣独步子建八斗。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
卫青拜幕,去病辞第。
郦寄卖友纪信诈帝
叔不痴周兄无慧
虞卿担簦,苏章负笈。
南风掷孕商受斮涉
广德从桥君章拒猎
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相如题柱,终军弃繻
孙晨槁席,原宪
端木辞金钟离委珠。
季札挂剑徐稚致刍。
朱云折槛,申屠断鞅。
卫玠羊车王恭鹤氅。
管仲随马,苍舒称象。
丁兰刻木伯瑜泣杖
陈逵豪爽,田方简傲
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
韩寿窃香王濛市帽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
孔愉放龟张颢堕鹊。
田豫俭素李恂清约
义纵攻剽周阳暴虐
孟阳掷瓦贾氏如皋
颜回箪瓢,仲蔚蓬蒿。
糜竺收资桓景登高。
雷焕送剑,吕虔佩刀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
王祥守奈蔡顺分椹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
刘惔倾酿孝伯痛饮
女娲补天长房缩地。
季圭士首长孺国器
陆玩无人贾诩非次
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常林带经高凤漂麦。
孟嘉落帽,庾凯堕帻。
龙逢板出张华台坼。
董奉活燮扁鹊起虢
寇恂借一,何武去思
韩子孤愤,梁鸿五噫。
蔡琰辨琴王粲覆棋。
西门投巫,何谦焚祠。
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姜肱共被孔融让果。
相代隔坐
赵伦鹠怪,梁孝牛祸
桓典避马,王尊叱驭
晁错峭直,赵禹廉倨
遗巾帼,备失匕箸
张翰适意,陶潜归去。
魏储南馆,汉相东阁。
楚元置醴,陈蕃下榻。
广利泉涌,王霸冰合
孔融坐满,郑崇门杂。
张堪折辕周镇漏船
郭伋竹马,刘宽蒲鞭。
许史侯盛,韦平相延。
雍伯种玉,黄寻飞钱
王允千里黄宪万顷
虞𩦎才望,戴渊锋颖。
史鱼黜殡子囊城
戴封积薪耿恭拜井
汲黯开仓冯驩折券。
齐景驷千,何曾食万。
顾荣锡炙田文比饭
稚圭蛙鸣,彦伦鹤怨
廉颇负荆,须贾擢发
孔翊绝书申嘉私谒
渊明真长望月
子房取履,释之结袜。
郭丹约关祖逖誓江。
贾逵问事许慎无双
娄敬和亲白起坑降。
萧史台,宋宗鸡窗
王阳囊衣马援薏苡。
刘整交质,五伦十起。
张敞画眉谢鲲折齿。
盛彦感螬姜诗跃鲤
宗资主诺成瑨坐啸。
伯成辞耕严陵去钓。
董遇三馀,谯周独笑。
将闾仰天王凌呼庙
二疏散金,陆贾分橐
慈明八龙,祢衡一鹗
不占陨车子云投阁
魏舒堂堂周舍谔谔。
无盐如漆,姑射若冰。
邾子投火,王思怒蝇
符朗皂白易牙淄渑。
周勃织薄(一作畚非)灌婴贩缯。
马良白眉阮籍青眼
黥布开关张良烧栈
陈遗饭感陶侃酒限
楚昭萍实,束皙竹简。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
刘宠一钱廉范五裤。
泛毓字孤郗鉴吐哺。
苟弟转酷严母埽墓
洪乔掷水,陈泰挂壁
王述忿狷荀粲惑溺
愈谨敬姜犹绩
鲍照篇翰,陈琳书檄。
浩浩万古,不可备甄。
芟繁摭华,尔曹勉旃。
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一 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1087年3月29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皇朝文鉴》卷三三、《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二、《三续古文奇赏》卷六、《八代文钞》第二十八册、《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四一、《古文渊鉴》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卿出入四世,师表万民。
无羡于功名,而有厌于富贵。
其所以忘身徇国,舍逸就劳者,岂有求而然哉?
凡以先帝之恩,生民之故也。
卿之在朝,如玉在山,如珠在渊。
光景不陈,而草木自遂。
去就之际,损益非轻。
昔西伯善养老,而太公自至。
鲁穆公无人子思之侧,而长者去之。
卿自为谋则善矣,独不为朝廷惜乎?
药饵有间,时游庙堂。
家居之乐,何以异此。
嫂叔舅服议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一
臣窃闻之。
礼所以决嫌疑。
定犹豫。
别同异。
明是非者也。
非从天降。
非从地出。
在人情而已矣。
人道所先。
在乎敦睦九族。
九族敦睦。
由乎亲亲。
以近及远。
亲属有等差。
故丧纪有降杀。
亲疏有九。
服术有六。
随恩以薄厚。
称情以立文。
舅之与姨。
虽为同气。
推之于母。
轻重相悬。
何则。
舅为母之本宗。
姨乃外戚他族。
求之母族。
姨不预焉。
考之经文。
舅诚为重。
周王念齐。
每称舅甥之国。
秦伯怀晋。
实切渭阳之诗。
今在舅服止一时。
为姨居丧五月
徇名丧实。
逐末弃本。
此古人之情。
或有未达。
今之损益。
实在兹乎。
记曰。
兄弟之子犹子也。
盖引而进之也。
嫂叔之无服。
盖推而远之也。
礼。
继父同居者。
则为之期。
未尝同居。
则不为服。
从母之夫。
舅之妻。
二人相为服。
或曰。
同爨缌。
然则继父之徒。
并非骨肉。
则服重由乎同爨。
恩轻在乎异居。
故知制服虽系于名文。
盖亦缘恩之厚薄者也。
或有长年之嫂。
遇孩童之叔。
劬劳鞠养。
恩若所生。
分饥共寒。
契阔偕老。
譬同居之继父。
方他人之同爨。
情义之深浅。
宁可同日而言哉。
在其生也。
爱之同于骨肉。
及其死也。
则曰推而远之。
求之本原。
深所未喻。
若推而远之为是。
则不可生而共居。
生而共居为是。
则不可死同行路。
重其生而轻其死。
厚其始而薄其终。
称情立文。
义安在。
且事嫂见称。
载籍非一。
郑仲虞则恩礼甚笃。
颜宏都则竭诚致感。
马援则见之必冠。
孔伋则哭之为位。
此并躬践教义。
仁深孝友。
察其所行之旨。
岂非先觉者乎。
但于其时。
上无哲王。
礼非下之所议。
遂使深情郁于千载。
至礼藏于万古。
其来久矣。
岂不惜哉。
今属钦明御宇。
光华再旦。
五礼详洽。
一物无遗。
犹且永念慎终。
凝神远想。
以为尊卑之叙。
虽焕乎大备。
丧纪之制。
或情理未除。
爰命秩宗
详议损益。
臣等奉遵明旨。
触类旁求。
采摭偫经。
讨论传记。
或损其有馀。
益其不足。
使无文之礼咸秩。
敦睦之情毕举。
变薄俗于既往。
垂笃义于将来。
信六籍所不能谈。
超百王而独得者也。
其损益之事。
备陈如左。
谨按高祖父母旧服齐衰三月
请加为齐衰五月
适子妇旧服大功。
请加为期。
众子妇旧服小功。
今请与兄弟子同为大功九月
嫂叔旧无服。
今请服小功五月
服其弟妻及夫兄。
亦小功五月
舅旧服缌麻。
请与从母同服小功五月
谨议。
论治道疏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九
臣闻君为元首。
臣作股肱。
齐契同心。
合而成体。
巳成不备。
为未成人。
然则首虽尊高。
必资手足以成体。
君虽明哲。
必资股肱以致治。
礼云。
人以君为心。
君以臣为体。
心庄则体舒。
心肃则容敬。
书云。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万事康哉。
元首丛脞哉。
股肱惰哉。
万事堕哉。
然则委弃股肱。
独任胸臆。
具体成理。
非所闻也。
夫君臣相遇。
自古为难。
以石投水。
千载一合。
以水投石。
无时不有。
其能开至公之道。
申天下之用。
内尽心膂。
外竭股肱。
和若盐梅。
固同金石者。
非惟高位厚秩。
在于礼之而巳。
昔周文游于凤凰之墟。
袜系解。
顾左右。
莫可使结者。
乃自结之。
岂周文之朝。
尽为俊乂
圣明之代。
独无君子哉。
但知与不知。
礼与不礼耳。
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
韩信项氏之亡命。
殷汤致礼。
定王业于南巢。
汉祖登坛。
成帝统于垓下
夏桀不弃于伊尹
项王垂恩于韩信
岂肯败巳成之国。
为灭亡之虏乎。
微子骨肉也。
受茅土于宋。
箕子良臣也。
陈洪范于周。
仲尼称其仁。
莫有非之者。
礼记称鲁穆公问于子思曰。
为旧君反服古欤。
子思曰。
古之君子。
进人以礼。
退人以礼。
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
今之君子。
进人若将加诸膝
退人若将坠诸泉。
无为戎首。
不亦善乎。
又何反服之礼之有。
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忠臣之事君。
如之何。
晏子对曰。
有难不死。
出亡不送。
公曰。
裂地以封之。
疏爵而待之。
有难不死。
出亡不送。
何也。
晏子曰。
言而见用。
终身无难。
臣何死焉。
谏而见从。
终身不亡。
臣何送焉。
若言而不见用。
有难而死。
是妄死也。
谏而不见从。
出亡而送。
是诈忠也。
春秋左氏传曰。
崔杼齐庄公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
死乎。
曰。
独吾君也乎哉。
吾死也。
曰。
行乎。
曰。
吾罪也乎哉。
吾亡也。
故君为社稷死。
则死之。
为社稷亡。
则亡之。
若为巳死而为巳亡。
非其亲昵。
谁敢任之。
门启而入。
枕尸股而哭之。
兴。
三踊而出。
孟子曰。
君视臣如手足。
臣视君如腹心。
君视臣如犬马。
臣视君如国人。
君视臣如土
臣视君如寇雠。
虽臣之事君。
无有二志。
至于去就之节。
尚缘恩施厚薄。
然则为人上者。
安可以无礼于下哉。
窃观在朝偫臣。
当枢机之寄者。
或地邻齐晋。
或业预经纶。
并立事立功。
皆一时之选。
处之衡轴。
为任重矣。
任之虽重。
信之未笃。
信之不笃。
则人或自疑。
人或自疑。
则心怀苟且。
心怀苟且。
则节义不立。
节义不立。
则名教不兴。
名教不兴。
而可与固太平之基。
保七百之祚。
未之有也。
又国家重惜功臣
不念旧恶。
方之前圣。
一无所閒然。
但宽于大事。
急于小罪。
临时责怒。
未免爱憎之心。
不可以为政。
君严其禁。
臣或犯之。
况上启其源。
下必有甚。
川壅而溃。
其伤必多。
欲使凡百黎元。
何所措其手足。
此则君开一源。
下生百端。
百端之变。
无不动乱者。
礼曰。
爱而知其恶。
憎而知其善。
若憎而不知其善。
则为善者必惧。
爱而不知其恶。
则为恶者实繁。
诗曰。
君子如怒。
乱庶遄沮。
然则古人之震怒。
将以惩恶。
当今之威罚。
所以长奸。
此非尧舜之心。
非汤禹之事。
书云。
抚我则后。
虐我则雠。
孙卿子曰。
君舟也。
人水也。
水所以载舟。
亦所以覆舟。
孔子曰。
鱼失水而死。
水失鱼。
则犹为水也。
故尧战战慄慄。
日慎一日。
安可不深思之乎。
安可不熟虑之乎。
夫委大臣以大体。
责小臣以小事。
为国之常也。
为理之道也。
今委之以职。
则重大臣而轻小臣。
至于有事。
小臣而疑大臣。
其所轻。
疑其所重。
将以致理。
其可得乎。
又政贵有恒。
不求屡易。
今或责小臣以大体。
或责大臣以小事。
小臣乘非其据。
大臣孰得其所守。
大臣或以小过获罪。
小臣或以大体受罚。
职非其位。
罚非其罪。
欲其无私。
求其尽力。
不亦难乎。
小臣不可委以大事。
大臣不可责以小罪。
任以大官
求其细过。
刀笔之吏。
顺旨承风。
舞文弄法
曲成其罪。
自陈也。
则以为心不伏辜。
不言也。
则以为所犯皆实。
进退惟谷。
莫能自明。
则苟免其祸。
大臣苟免。
则谲诈萌生。
谲诈萌生。
则矫伪成俗。
矫伪成俗。
则不可以臻至理矣。
又委任大臣。
欲其尽力。
每官有所避忌不言。
则为不尽力。
若举得其人。
何嫌于故旧。
若举非其任。
何贵于疏远。
待之不尽诚信。
何以责其忠恕哉。
臣虽或有失之。
君亦未为得也。
夫上之不信于下。
必以为下无可信。
若必下无可信。
则上亦有可疑矣。
礼云。
上人疑。
则百姓惑。
下难知。
则君长劳。
上下相疑。
则不可以言至理矣。
当今偫臣之内。
远在一方。
流言三至而不投杼者。
臣窃思度
未见其人。
夫以四海之广。
士庶之众。
岂无一二可信之人哉。
盖信之则无不可。
疑之则无可者。
岂独臣之过乎。
夫以一介愚夫。
结为交友。
以身相许。
死且不渝。
况君臣契合。
实同鱼水。
若君为尧舜
则臣为稷契。
岂有遇小事则变志。
见小利则易心哉。
此虽下之立忠。
未能明著。
亦由上怀不信。
待之过薄之所致也。
此岂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乎。
以陛下之圣明。
以当今之功业。
诚能博求时俊。
上下同心。
则三皇可追而四。
五帝可俯而六矣。
夏殷周汉。
夫何足数焉。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 和元遗山一首(自南而北,故先邹而后鲁。孟庙峄山之下,去曲阜七十馀里) 宋末元初 · 王奕
 押词韵第四部
鲁桥卸淮舸(自注:淮安登舟,鲁桥出达。),淖涂历蓁芜。
翠峄倚天末,髣髴东南隅
薄暮曲纪城(自注:即《春秋纪王城,在峄山之下。),三清敞仙居
平原积磥砢,灵河鸣泉珠。
小径斗折上,行与狐兔俱。
循崖索斯篆(自注:李斯碑在峄山。),恍惚东封书。
丛巅集莲瓣(自注:峰顶名莲花瓣。),岩岩瞰青徐。
正途尽茅塞,正尔宜羊车(自注:秦二世登丰乘羊车而上。)
蚌珍不蔽美,岧峣到枌榆(自注:孟庙、孟里皆峄山之所凝结。)
南门肃孟庙(自注:庙在邹县南门。),冠袂先抠(原作枢,据谱本改)趋。
气大夙有配,邾少不必都。
盥既觌慈靖(自注:孟母孟庙之东。),择师谁复如(自注:邹县关王庙子思孟子之旧基。)
王勃集序682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大矣哉。文之时义也。
有天文焉。察时以观其变。
有人文焉。立言以重其范。
历年滋久。递为文质。
应运以发其明。因人以通其粹。
仲尼既没。游夏光洙泗之风。
屈平自沈。唐宋宏汨罗之迹。
文儒于焉异术。词赋所以殊源
逮秦氏燔书。斯文天丧。
汉皇改运。此道不还。
贾马蔚兴。已亏于雅颂。
曹王杰起。更失于风骚。
僶俛大猷。未忝前载。
洎乎潘陆奋发。孙许相因。
继之以颜谢。申之以江鲍。
梁魏偫材。周隋众制。
或苟求虫篆。未尽力于邱坟。
或独徇波澜。不寻源于礼乐。
会时沿革。循古抑扬。
多守律以自全。罕非常而制物。
其有飞驰倏忽。倜傥纷纶。
鼓动包四海之名。变化成一家之体。
蹈前贤之未识。探先圣之不言。
经籍为心。得王何逸契
风云入思。叶张左于神交。
故能使六合殊材。并推心于意匠
八方好事。咸受气于文枢。
出轨躅而骧首。驰光芒而动俗。
非君之博物。孰能致于此乎。
君讳字子安
太原祁人也。其先出自有周。
浚启文明之裔。隐乎炎汉。
宏宣高尚之风。晋室南迁。
家声布于淮海。宋臣北徙。
德胜于河汾。宏材继出。
达人间峙。祖父通。
秀才高第。蜀郡司户书佐王侍读
大业末。退讲艺于龙门
其卒也。门人谥之曰文中子
闻风睹奥。起予道唯。
揣摩三古。开阐八风。
始摈落于邹韩。终激扬于荀孟。
父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阯六合二县令
齐州长史。抑惟邦彦。
是曰人宗。绝六艺以成能。
兼百行而为德。司马谈之晚岁。
思宏授史之功。扬子云之暮年。
遂起参元之叹。君之生也。
舍章是托。神何由降。
星辰奇伟之精。明何由出。
家国贤才之运。性非外奖
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
人应乎初识。器业之敏。
先乎就傅。九岁读颜氏汉书。
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
成乎期月。悬然天得。
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
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
立谈可见。居难则易。
在塞咸。于术无所滞。
于词无所假。幼有钧衡之略。
独负舟航之用。年十有四。
时誉斯归。太常伯刘公巡行风俗。
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
因加表荐。对策高第。
拜为朝散郎沛王之初建国也。
博选奇士。徵为侍读
奉教撰平台钞略十篇。书就。
赐帛五十匹。先鸣楚馆。
孤峙齐宫。乘忌侧目。
应刘失步。临秀不容。
寻反初服。远游江汉
登降岷峨。观精气之会昌
玩灵奇之肸蚃。考文章之迹。
徵造作之程。神机若助。
日新其业。西南洪笔。
咸出其词。每有一文。
海内惊瞻。所制九陇县孔子庙堂碑文。
宏伟绝人。稀代为宝。
正平之作。不能夺也。
咸亨之初。乃参时选。
三府交辟。遇疾辞焉。
友人陆季。友时为虢州司法
盛称宏农药物。乃求补虢州参军
坐免岁馀。寻复旧职。
弃官沈迹。就养于交阯焉。
长卿坐废于时。君山不合于朝。
岂无媒也。其惟命乎。
富贵比于浮云。光阴踰于尺璧。
著撰之志。自此居多。
观览旧章。翾翔偫艺。
随方渗漉。于何不尽。
在乎词翰。倍所用心。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
争搆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
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
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
知音与之矣。知已从之矣。
于是鼓舞其心。发泄其用。
八纮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于毫端。
契将往而必融。防未来而先制。
动摇文律。宫商有奔命之劳。
沃荡词源。河海无息肩之地。
以兹伟鉴。取其雄伯。
壮而不虚。刚而能润。
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大则用之以时。小则施之有序。
徒纵横以取势。非鼓怒以为资。
长风一振。众萌自偃。
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
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
积年绮碎。一朝清廓。
翰苑豁如。词林增峻。
反诸宏博。君之力焉。
矫枉过正。文之权也。
后进之士。翕然景慕。
久倦樊笼。咸思自释。
近则面受而心服。远则言发而响应。
教之者逾于激电。传之者速于置邮。
得其片言。而忽焉高视。
假其一气。则邈矣孤骞。
窃形骸者。既昭发于枢机。
吸精微者。亦潜附于声律。
虽雅才之变例。诚壮思之雄宗也。
妙异之徒。别为纵诞。
专求怪说。争发大言。
乾坤日月张其文。山河鬼神走其思。
长句以增其滞。客气以广其灵。
已逾江南之风。渐成河朔之制。
谬称相述。罕识其源。
扣纯粹之精机。未投足而先逝。
览奔放之偏节。已滞心而忘返。
乃相循于跼步。岂见习于通方。
信谲不同。非墨翟之过。
重增其放。岂庄周之失。
唱高罕属。既知之矣。
以文罪我。其可得乎。
君以为摛藻雕章。研几之馀事。
知来藏往。探赜之所宗。
随时以发。其唯应便。
稽古以成。其殆察微。
循紫宫于北门。幽求圣律。
访元扈于都洛。响像天人。
每览韦编。思宏大易。
周流穷乎八索。变动该乎四营。
为之发挥。以成注解。
尝因夜梦。有称孔夫子而谓之曰。
易有太极。子其勉之。
寤而循环。思过半矣。
于是穷蓍蔡以像告。考爻彖以情言。
既乘理而得元。亦研精而徇道。
虞仲翔之尽思。徒见三爻。
韩康伯之成功。仅踰两系。
君之所注。见光前古。
与夫发天地之秘藏。知鬼神之情状者。
合其心矣。君又以幽赞神明。
非杼轴于人事。经营训导
优游于圣作。于是编次论语。
各以偫分。穷源造极。
为之古训。仰贯一以知归。
希体二而致远。为言式序
大义昭然。文中子之居龙门也。
睹隋室之将散。知吾道之未行。
循叹凤之远图。宗获麟之遗制。
裁成大典。以赞孔门。
讨论汉魏。迄于晋代
删其诏命。为百篇以续书。
甄正乐府。取其雅奥。
三百篇以续诗。又自晋太始元年
至隋开皇九年陈之岁。袖贬行事。
述元经以法春秋。门人薛收窃慕。
同为元经之传。未就而殁。
君思崇祖德。光宣奥义。
续薛氏之遗传。制诗书之众序。
包举艺文。克融前烈。
陈偫禀太邱之训。时不逮焉。
孔伋司寇之文。彼何功矣。
诗书之序。并冠于篇。
元经之传。未终其业。
命不与我。有涯先谢。
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
不改其乐。颜氏斯殂。
养空而浮。贾生终逝。
呜呼。天道何哉。
所注周易。穷乎晋卦。
又注黄帝八十一难。幸就其功。
撰合论十篇。见行于代。
君平属文。岁时不倦。
缀其存者。才数百篇。
嗟乎促龄。材气未尽。
殁而不朽。君子贵焉。
兄勔及勮。磊落词韵
铿鍧风骨。皆九变之律也。
弟助及勋。总括前藻
网罗偫思。亦一时之健笔焉。
友爱之至。人伦所及。
永言存殁。何痛如之。
援翰纪文。咸所未忍。
盖以投分相期。非宏词说。
潸然揽涕。究而序之。
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
三都盛作。恨不序于生前。
七志良书。空撰得于身后。
神其不远。道或存焉。